从澶渊之盟宋朝缴纳岁币来看清华教授呼吁向美缴纳岁贡的短视

Connor 区块链交易平台 2025-10-20 2 0

公元1004年秋,宋、辽之间爆发大战。打了一段时间后,形势对宋比较有利。到了次年1月,宋、辽签了一道和约:宋每年向辽国缴纳岁币和其他贡品,具体是银子10万两、绢20万匹;两国把边界定在白沟河。因为澶州在宋朝也叫澶渊郡,所以这次和约常被称作“澶渊之盟”。

从澶渊之盟宋朝缴纳岁币来看清华教授呼吁向美缴纳岁贡的短视

这份巨额的岁币对北宋百姓的生活带来沉重压力,但这并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表面上宋辽好像是“兄弟之国”,其实辽国是拿钱的那一方,宋朝成了缴纳者。于是从此以后,宋使常常带着大量金银财物去“讨好”辽国,盼着对方顺利收下岁币。这也意味着宋朝在外交上把主动权放到了别人手里。另一方面,正当宋、辽之间有战争、辽国就借机向宋施压,宋朝往往被迫多次提高岁币的数额。

从澶渊之盟宋朝缴纳岁币来看清华教授呼吁向美缴纳岁贡的短视

辽国则以此为由,洋洋自得地在史书里记载:一旦拿到宋朝岁币,就能减轻燕云地区百姓的赋税,借此换取民心,并且从燕云地区挑选精兵良将来对付宋朝。这是一种“以夷制夷”的策略,借对方的财富来增强对自己的控制。

从澶渊之盟宋朝缴纳岁币来看清华教授呼吁向美缴纳岁贡的短视

不久以后,宋朝又向西夏和金国提供了大量岁币。到了南宋时期,更为让人耻辱的是,赵构当政时除了继续缴纳岁币,还不惜杀害岳飞等主战派将领,最终对金国低头投降。这对一个王朝来说,是极大的不幸与悲哀。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新民丛报》里高声呼吁:“勿为洋人之奴隶!”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面对帝国主义和大国霸权,始终不退让,号召全国军民自力更生、奋起图强,“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

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昔日的贫弱朝代。可是距离澶渊之盟过去一千多年后,在清华大学这样一个知名学府里,名叫于洋的助理教授却公开主张中国向美国缴纳岁贡,以换取不被干扰。这种说法被认为既反智又无耻,令人震惊。这样的人怎么能被当作教师来教书?这样的精英真的还能算是“精英”吗?更让人费解的是,这样的言论居然公然出现却无人管束,清华大学居然仍然沉默,是不是因为他背后有斯坦福大学的名头就能得到特殊待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