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燕燕:俘虏杨业,让北宋纳“岁币”,辽国一代奇女子
辽圣宗在年幼时,萧太后曾对韩德让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曾经答应将我的子女嫁给你,如果我们恢复旧日的关系,那么即使是幼主当国,您也是他父亲一般的存在。”这番话表达了她对韩德让的信任与依赖。萧太后不仅仅是一位女性政治家,她更是一个一代奇才,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行军打仗,都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令北宋吃尽了苦头。
萧太后本名萧燕燕,是四朝元老萧思温的女儿,从小便天资聪慧。最初,萧思温曾打算将女儿萧燕燕许配给韩德让,以此来巩固与汉军世侯之间的关系。韩德让是大将韩匡嗣的儿子,他和父亲长期驻守幽州,一直在抵抗宋军的入侵。尤其是在979年,宋太宗亲自征伐幽州时,韩德让凭借着坚定的防守,为辽景宗争取了大量时间,最终宋太宗惨败,狼狈地乘坐驴车逃回。
韩德让与萧燕燕自小青梅竹马,然而由于萧氏女子的婚姻通常需要经过皇帝的筛选,两人最终并未结合。萧氏一直以来都是耶律皇族的“皇后专业户”,而婚姻大多由皇帝做主。969年,辽穆宗在黑山被暗杀,侄子耶律贤继位为辽景宗。耶律贤上位后开始选妃,萧燕燕凭借其聪慧才情和美丽外貌,自然而然地被纳入了后宫。
萧燕燕在辽景宗心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972年,她为辽景宗生下了耶律隆绪,这不仅让辽景宗喜上眉梢,也令她的地位更加稳固。为了表彰她的功绩,辽景宗还封她的母亲为燕国大长公主,并追封她的父亲为“楚王”,她的兄弟姐妹们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赏赐。然而,辽景宗的身体一直不好,经常病弱,这让萧燕燕内心充满了担忧。尽管如此,萧燕燕依旧尽心辅佐,处理政务,从未出错。

951年的“火神之乱”中,萧太后经历了人生中的一大悲痛。她的父母在乱世中死于战乱,而年仅3岁的耶律贤侥幸逃生,但却因此患下了病根。身体欠佳的耶律贤虽然坐上了皇位,但大量的政务仍由萧太后代为处理,而且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982年,辽景宗病逝,年仅35岁,此时耶律隆绪刚满10岁,而萧太后则年仅29岁,局势十分动荡。宋军随时可能北伐,而辽国的各个诸侯王则手握重兵,对辽景宗的继承权产生了威胁。
为了确保耶律隆绪的安全,萧太后决定向韩德让寻求帮助。她毫不犹豫地开门见山,提到曾经许下的婚约,并表示愿意恢复与韩德让的关系,“让幼主继位,也当是你的儿子了。”韩德让感情深厚,对于萧太后的主动表示非常欣然同意。毕竟,背后支持着他的是辽国强大的汉军世侯,他们不仅拥有强大的兵力,还有众多的能人异士,成为萧太后的得力帮手。

展开全文
萧太后果然眼光独到,她深知韩德让能提供帮助。为了使彼此的关系更为密切,萧太后便设法除掉了韩德让的妻子李氏,借口她对自己不敬,将其毒死。随着李氏的死,萧太后与韩德让的关系日益亲密,两人几乎形同夫妻,携手共度时光。
986年,宋太宗派遣20万大军分三路北伐,企图一举攻破辽国的防线。萧太后和韩德让亲自率领辽军出征,先后击败了曹彬的东路军和潘美的西路军,成功抓获了大将杨业。此次雍熙北伐以惨败告终,为辽国争得了宝贵的战略优势。凭借着这次胜利,韩德让趁机将耶律氏的诸侯王们留在了京城,不允许他们返回封地,逐步剥夺他们的兵权,最终确保了耶律隆绪稳坐皇位。
在韩德让等人的协助下,萧太后得以顺利推进一系列革新措施,辽国在她的领导下,国力不断增强,逐渐压制住了北宋,甚至在军事上多次占得先机。1004年,萧太后再次与韩德让联合出征,目标是收复山南失地。辽军骑兵一路所向披靡,宋军在澶州城下陷入困境。尽管宋军经过激烈反抗,最终仍未能扭转颓势,辽军获得了压倒性胜利。宋真宗不得不亲自出征,借助寇准的建议,派遣使者前往求和,提出“岁币”作为交换条件,以换取辽军的撤退。经过谈判,“澶渊之盟”正式签署,宋朝同意每年向辽国支付30万币帛,两国约定为“兄弟之国”,此后百年内边境保持安定。

1009年,萧太后病重,将政务交给了耶律隆绪,并在不久后去世。两年后,韩德让也因病去世,耶律隆绪为其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并将其安葬在萧太后的陵寝旁。萧太后在其短短的40年执政生涯中,通过韩德让等汉军世侯的协助,将辽国推向了顶峰,成为了历史上少数几位在战争与政治中都能取得卓越成就的女性领导者。










评论